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基本止观法——第十六届剃度大会佛学讲座

    入见道位,为迈出世间的第一步。   五停心观郎修不净观、慈悲、缘起、界差别及数息。修行者必须先明其意义,如何从事修习,怎样起正念或如何有颠倒想,何时作,然后才可以体悟其真正道理。   &...,生厌患想,是为正。故内身外身不净,能对治贪爱,身无可恋,自他身既无可恋,则不应为贪欲之享受而作恶业。   慈悲——根据经教所说,应令家生得利益安乐而修观,修慈悲之...

    高永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064416.html
  • 当代大陆佛教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探析

      当代大陆佛教慈善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探析——林志刚   摘要:佛教的慈悲、布施心、福田说和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组织建立的思想理论依据。在“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”的宗教使命下,信徒们成立了各种佛教慈善...包括有慈悲、布施心、福田说和业报论等。   慈悲是佛教思想体系的核心,也是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。《大智度论》中云:“慈名爱念众生,常求安稳乐事以饶益之。悲名愍念众生,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。”[2...

    林志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28461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慈悲济世的理念与实践

    实践展开,是基于其慈悲喜舍的核心理念与“勿忘世上苦人多”的社会关怀。   一、佛教的慈悲   慈悲精神是佛教教义的核心。《无量寿经》上称“佛心者大慈悲是”,即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本。在原始佛教里...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。因此慈悲的定义就是“拔苦与乐”。慈悲在小乘佛教中,原为五停心观之一,主要是一种对治个人心性弱点的修行方法。慈悲所消除的正是众生的恨心,所以慈悲在小乘中是一种修行法门。到大乘...

    根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144053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

    ,念善则罪消;积善致福,积恶遭祸;祸福有根,善恶有报。佛教谴责十恶,弘扬十善。爱护众生、搞好环保,是当今最大的善举。我们应唯善是从,尽力去做有利于环境保护、有利社会、有利众生的事。佛教的慈悲要求人们...痛苦,必须寻求一条彻底解脱的道路。因此佛教慈悲要求“等一物我”,强调众生平等,慈悲对待一切有情。佛教不杀生戒要求慈悲护生,尊重生命,使一切有情和谐相处,有利于保护大自然、保护动物,进而保护人类、实现...

    心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3851340.html
  • 佛陀的两种主要禅修方法

    许多禅修的方法。当然,最主要的两种方法是内慈悲。 一. 内观禅修(Vipassana meditation) 内让禅修者以道德为根基,而能掌握住心,培养出实证的智能,来消除所有贪爱与嗔恨的...错误;他们不再在复仇的灰烬中打滚,而开始对其他人产生慈悲心。这些例子每天都会上演,示范着佛陀教诲的独特实用性。这些例子都直接证实了佛陀教诲在当下的效果。 二. 慈悲(Metta bhavana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943241.html
  • 精进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的低落而忘记初心,不因环境的动荡而动摇己志,不因身体的倦怠而籍口休息。二、要有耐久的恒心,必须用心观照,念兹在兹,例如:当决定断除瞋恚时,二六时中都要提醒自己修慈悲,行忍辱行;当发心广结善缘时,...、摄善精进。去恶有如除草剪枝,固然应该务求尽净,修善则好比灌溉施肥,也必须时时用心,才能使菩提幼苗茁壮成长。   三、利乐精进。众生于长夜苦海中轮回流转,我们应该效法诸佛菩萨的慈悲精神,于一切时,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2145650.html
  • 五门禅概述

    和谐与旷达的人生观而设立的五种禅法。它又称为五、五念、五停心、五度观门、五度门等。五门禅的内容,大致有两种说法:1.以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、数息、念佛为五门禅,是鸠摩罗什译《坐禅三昧经》、...这些因素的相应方法,即是五门禅法。如对欲望的对治,需不净观;对治嗔毒,需慈悲;对治愚痴,需因缘;对治散乱,需数息;对治多罪和烦恼多的众生,需念佛。 关于五门禅法的渊源、流传情况等,此不述及,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8.html
  • 慈悲、智慧与慈善

    佛教以“慈悲”与“智慧”为本。“慈”是给世界所有的众生温暖和快乐,“悲”是拔一切众生之烦恼与痛苦。从佛教慈悲来讲,慈悲的包括面很广,简单来说可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:一,众生缘慈悲一切众生尤如赤子,给予无私快乐;二,法缘慈悲:观诸法由因缘生灭,以慈愍心对待一切众生,随缘化度;三,无缘慈悲:观众生平等,无分亲疏,所谓: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。 佛陀慈悲的精神,重在实践。智慧实践慈悲...

    衍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1160230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及其现实意义

    道德具有独特智慧,慈悲、平等、无贪、净心等一系列颇具人文精神的价值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,维护世界和平,促进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。  (一)在平等中构建和谐社会 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中的各...生存权利。佛教的平等思想对于促进人与人、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,构建一个民主法制、公平正义、诚信友爱、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和促进作用。  (二)在慈悲中维护世界和平  ...

    翟艳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4160933.html
  • 解脱人生,从心开始--谈心地法门的落实

    ,马上就要知道这是不对的。接下来用觉照的方法转化烦恼,用慈悲或念佛号等平常自己相应的法门,来转化成清净光明的念头,成功了就是达到觉悟的境界。但是觉悟有深、有浅,能够站得住、站得长,不管遇到任何人、事...心当中,具足无量的功德、智慧和神通妙用,和诸佛菩萨无二无别。但是佛菩萨一起心动念就是慈悲、智慧,乃至于无量的神通妙用;而凡夫一起心动念就是尘劳,就是贪嗔痴的烦恼,以及五欲的追求。这是因为诸佛菩萨都是...

    见俯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5566040.html